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颜浩:我在重大读无线电

颜浩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2022-06-11

“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服务每一位重大人 ”




颜浩,1962年考入重庆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直到73岁一直奋斗于无线电事业。

2016年接受厦门电视台采访时,记者问他最想对观众说的话是什么?他是这样回答她的:“一个人一生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是最大的幸福!”


01

初识无线电


1959年颜浩还在读初中三年级,一天他去同学家,看见他在玩矿石收音机,顿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颜浩表示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从遥远的空中传来的无线电信号,第一次从耳机中听到优美的钢琴声。于是他也开始玩矿石收音机。躲在被窝里,手握细细的触针,在一小块矿石上寻找“灵敏点”的感觉真是其乐无穷。后来他就去看关无线电的资料,首先找到的是“无线电”杂志。可是最初连一篇文章也看不懂,就连电感、电容等名词都不懂,更不用说文章中最感兴趣的“问与答”的部分。他想要是能答出里面的问题该多好呀!此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特别集中精力学习物理。不管肚子多饿,他仍然每天都盼着上物理课。就这样,他成了班上物理学得最好的同学之一。


02

初见重大


1962年颜浩非常幸运地考上了重庆大学,而且是当年人人都羡慕的无线电专业。第一次离开小县城,来到风景优美的重庆大学,这里有大大的团结广场,碧波荡漾的民主湖,有周末能看电影的风雨操场,有能看校文工团演出、能看外文电影的小礼堂,有国内少有的每秒运行1万次的电子计算机,甚至还有能够练习跳伞的跳伞塔。他感觉好像来到了天堂。当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母校。一定要掌握好收音机的知识,让更多的家庭都能拥有收音机。

当年重庆大学是纯工科学校,只有六个系,被同学们简称为机、动、电、采、冶、无,即机械系、动力系、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无线电系,无线电系又被称为“新系”。他进校那年一共招收了四个班,分为三个专业: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他被分到了自动控制专业。虽然更想学无线电技术,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在无线电系,就一定能学到有关收音机的基本知识,对于所希望从事的收音机事业来说,也就足够了。



03

无畏艰苦 废寝忘食


1962年刚进学校时还处在自然灾害期间,食堂的饭是定量的,对于还在长身体的同学们来说,根本填不饱肚子。尽管生活是那样艰苦,可同学们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上基础课时经常是100多个学生挤在大教室里,坐在后面的同学会听不清老师讲课,看不见老师的板书。大家都会早早地到教室去抢占好位置。于是大量同学都是在食堂拿了早饭,直接往教室走。晚上10点熄灯后,有的同学还在过道灯下复习。当年只有二教楼是通宵不关灯的,不少同学会去那里学习到深夜才回宿舍。平时颜浩也经常到图书馆找来苏联作家包里索夫写的“无线电爱好者读本”来看。还与早有收音机基础的同班同学一起拆解和组装他的收音机,不断加深自己对收音机的理解。

慢慢地他们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了,令颜浩印象最深的要算“电工基础”。现在看来,无论强电弱电,电工基础都是基础的基础,所以理解当年老师要求他们每天要做几十上百道复数阻抗的计算题,是何等的英明!那些年计算器还未出现,要计算复数阻抗完全靠拉计算尺,家里贫穷,花了父母半个月的薪水买一把。颜浩说曾经陪伴他的那把计算尺,至今都舍不得丢掉。


04

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学院组织了许多业余活动。其中一次是组装五灯电子管收音机,系上将成套的零件和图纸发给每个组,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到一教楼(那是当年无线电系的大本营)的地下室去装配收音机。虽然地下室散发着强烈的霉臭味,但丝毫也没有影响大家学装收音机的积极性。颜浩的小组很快就完成了,并且组装的收音机除了能接收本地强信号的中波电台外,还能接收到好多从来没听到过的来自远方、甚至是国外的短波电台。经过老师的评审,他们组获得了第一名。

还有一次活动是无线电遥控的鱼雷快艇。因为当时系上正好有一个鱼雷快艇的模型,需要装上遥控设备。颜浩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小组内通常都是他动手来做。他们从库房找来一个清华大学生产的90V100W的直流电机,想用它来作为快艇的动力。然而快艇的仓内只能容纳60V的一号电池,他便拿着电机去找教电机学的吴老师,问他90V的直流励磁电机能否在60V电压下使用,老师当即回答说可以。后来他们在学完电机学后才发现,这是个需要深厚功底才能回答的问题。因此,时隔40多年后吴教授还清楚的记得当年他去问问题时的情景。

发射机很快就做好了。接收机就没那么顺利了,因为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接收机只能用一个电子管做成的“超再生”电路——即用正反馈来实现单管高灵敏度接收。由于他们认识的人中没人调试过这个电路,连老师也没做过,无人可以请教,所以只能自己“瞎碰”。好几个月接收机都不能“起超”。有一天突然听到强烈的“沙、沙”声,他们知道成功了,接收机“起超”了!就这样他们的第一代遥控快艇成功了!



05

永葆热诚 永远探索


1970年颜浩被分配到四川自贡无线电三厂。该厂开始生产扬声器,不久转为了生产他梦寐以求的收音机。颜浩从收音机设计师开始做起,到成为该厂的研究所所长,都是凭着在重大所学到的基本功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厂里生产的“旭川”牌收音机,曾经是西南名声最响的产品。刚开始设计收音机还是晶体管电路,很快就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于是他开始上班搞收音机设计,下班自己装电视机。1971年他用一个视波管装了一个小小的电视机,硬是接收到了距离自贡市150公里外的来自峨眉山金顶的四川电视台的信号,连高频头也是自己做的。那时候电视台晚上7点才开机播放节目,还不到7点就有好多邻居家的小朋友拿着小凳子到他家里等着,要看那绿色的,像小人书一样的电视画面。因为那时候不要说家庭,就是单位都还没有电视机。

收音机、电视机、音响这三样,是当时大多数电子爱好者都喜欢玩的东西。颜浩也很喜欢玩音响。当年全国最流行的电唱机要算上海生产的中华206型。然而这种电唱机转盘是通过一个直接连在小马达上的“走边”的橡胶轮来驱动的,马达的振动直接传到拾音器中,使得功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大的转盘“隆、隆”声,大大降低了唱片播放出来的音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异想天开地将转盘的垂直边上开了24个齿,用电磁力直接驱动转盘。并利用所学到的自动控制知识给它配上了一套控制电路。就这样转盘平稳地、静悄悄地转动起来。颜浩的这个设计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电唱机行业的轰动。相关文章发表在“无线电”1978年和1980年上。然而由于很快磁带录音机便从日本传入国内,电唱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80年代,磁带录音机很火,1986年自贡无线电三厂得到电子工业部的批准,从日本引进了夏普公司的收录音机生产线。厂里一行人去日本学习,并且由颜浩承担了引进产品国产化的任务。虽然国产化很成功,然而随着激光唱机时代的到来,收录音机的时代过去了。工厂订单急剧减少,几乎处于完全停产的状态。当时他看出来,继续呆在内地的国有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于是暗下决心,要逃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1989年,颜浩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需要引进音响方面的人才,于是他只身来到厦门。在公司面试时,主管设计的经理看了他在“无线电”上发表的多篇文章后,让他立即就职。一个月以后就得到了认可,市委组织部决定引进他,于是他带着全家正式来到厦门。很快颜浩就当上了音响设计室的主任,带领大家设计了多款收音机及收录音机。

1993年接到任务,要设计一款数字调谐收音机(即能够自动寻找电台,并能储存电台的收音机)。当时国内尚无工厂生产过同类产品,连一份完整的资料也找不到。于是颜浩与助手一起研究国外的资料,成功设计出了样机,很快进入大批量生产。从而使厦华成为国内第一个大批量生产数字调谐收音机的公司。

从厦华公司退休后,2000年颜浩又去到一家台资企业上班,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当时企业的产品卖出去就被退回来,面临关门的危险。刚进这家公司,他便立即想办法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突然想起了四十年前的一天,在无线电系的办公室,他们曾拆开看过的“八一”电台,就是电影“上甘岭”中英雄王成说“向我开炮”时,身上背着的那种电台。那是前苏联援助给中国的二战期间的产品。他们拆开后发现里面的变频、中放、低放、发射等每级都有一个用铁板隔成的独立的空间,级与级之间用穿心电容来传送信号又隔离干扰。于是他根据这个原理成功地解决了该公司主打产品的核心问题,使公司很快赢利了。



06

一生无悔


2010年73周岁的颜浩才真正退休了。回想起来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觉得作为工程师,在拥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是最重要的。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地琢磨,需要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屏蔽室里,成千上万次地进行测试,改进,再测试,再改进,长年累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良的产品。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自己既没有走上领导岗位,拥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像成功的创业者一样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仍然感觉很满足。因为自己所设计的产品,曾经为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过欢乐,这让自己感到无比欣慰。

最后颜浩也特别感谢母校重庆大学,感谢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也感谢那些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自己作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





文字 | 颜浩

编辑 | 梦屿千寻

指导老师 | 秦明甫


    往期回顾     


  • 重大邀你来蹭课 | 奥运冠军李雪芮开课啦!

  • 母校新年晚会只看看不过瘾?那就来直接参加吧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  服务  发展  共赢

凝聚校友力量 

构建校友之家

风华重大幸与君同  

青春昭华筑梦为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